自釀啤酒

自己喝的啤酒自己釀:我的第一瓶自釀啤酒India Pale Ale Part 1

我的第一次選的是口味較重的India Pale Ale,這種口味的啤酒因為啤酒花加的很多,苦味較重,當初就英國人就是載著一桶又一桶的IPA遠渡重洋到印度去賣,就像這次它們也是遠渡重洋(改搭飛機)從美國飛來台灣長途拔涉給我釀一樣……

釀造前的全部東西準備妥當,非常緊張,因為也許只要一個失手,整鍋就報費了,所以事前將釀造說明先讀的滾瓜爛熟,還列印出來貼在牆上,非常的慎重。
釀造前的全部東西準備妥當,非常緊張,因為也許只要一個失手,整鍋就報費了,所以事前將釀造說明先讀的滾瓜爛熟,還列印出來貼在牆上,非常的慎重。

製作的過程大概就是糖化、過濾、煮沸、發酵、裝瓶、熟成,因為是給初學者的,所以它省略了很多細節,只要玩家照著它的說明書一步一步做,幾乎百分之百會成功,差別只在於很好喝和不太好喝的差別而已;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上網查查專業級玩家的做法,順便長些知識。

做之前要進行充份的消毒,因為釀造的時間很長,萬一感染到細菌,一個月後得到的可能就不只是啤酒了…所以所有用到的器材都要充份消毒,雙手也一定要保持清潔,我除了有用套件附的消毒粉之外,也有使用75度酒精。

第一個階段:糖化,其實就是在煮燕麥粥啦!唯一的不同是煮粥時不用一直量溫度。第一個階段:糖化,其實就是在煮燕麥粥啦!唯一的不同是煮粥時不用一直量溫度。
第一個階段:糖化,其實就是在煮燕麥粥啦!唯一的不同是煮粥時不用一直量溫度。第一個階段:糖化,其實就是在煮燕麥粥啦!唯一的不同是煮粥時不用一直量溫度。
看起來根本就是燕麥粥。
看起來根本就是燕麥粥。

糖化的時候真的很像在煮燕麥粥,這個階段只要注意溫度的變化在限制範圍內,紙上看起來很容易,但第一次作時才發現控制火侯真的好困難,量測溫度也很頭痛,因為整個鍋內每個位置、每個深度量起來都不一樣….第二次時才學到,只要記得一點:熱到預設溫度後,後面一個小時都不用再開火了,這是我的”早知道”經驗談之一。

我第一次是用六公升的鍋來煮4.8公升的水,原本以為很夠了,但發現其實剛剛好而已,因為釀造過程需要幾次換鍋,所以如果要做的更順手,使用八公升的可能會好一點,我事後才發現IKEA有賣便宜又大的湯鍋,這是我的”早知道”經驗談之二。

過濾是我最頭大的過程...曾經嘗試用圖中的豆漿袋來過濾,但效率太差而放棄。
過濾是我最頭大的過程…曾經嘗試用圖中的豆漿袋來過濾,但效率太差而放棄。

同樣,鍋用大一點,濾網也要用最大的,至少25cm,而且要兩個,以防萬一,我用20cm的,沒想到麥芽煮過後膨漲那麼多,整個滿出來,搞得料理台一團亂,我的初次釀造過程中,這個階段是我覺得最失敗的(第一次弄的時候這個階段完全手忙腳亂,心裏又急又氣,所以根本沒空拍照)。

如果找不到大的濾網,也可以改用滷汁袋或豆漿袋,網路上還有人使用洗衣袋,但滷汁袋和豆漿袋的透性我個人覺得都太小,過濾太久,洗衣袋好像又太跳tone…炊飯布效果或許也還不錯,這是我的”早知道”經驗談之三。

專業玩家多半都使用專門的糖化鍋,除了建有溫度計之外,還有專門的過濾網(類似內鍋的概念),煮完之後只要把水龍頭的開關一轉,麥汁就流出來,非常輕鬆方便。

煮沸只要注意不要爆出鍋外就OK。
煮沸只要注意不要爆出鍋外就OK。

過濾完之後就要煮沸,煮沸很簡單,只要不要整鍋水滾到爆出來,有在滾動即可,並依照說明書的指示在不同階段加入啤酒花,給予麥汁不同的風味,加入之後馬上就有啤酒味漂出來,很有趣,煮完以後整個屋子都是很古怪的啤酒味,我第一次選的IPA特色就是酒花加很多,所以聞起來味道特別重。

這個就是啤酒花,看起來像狗食,但一加下去馬上就飄出帶點酸味的啤酒味。
這個就是啤酒花,看起來像狗食,但一加下去馬上就飄出帶點酸味的啤酒味。

煮沸之後要讓它盡快降溫到一定溫度後才可放入酵母,溫度太高的話酵母一進去就死了,降溫太久的話又怕麥汁曝露在外太久而感染;這個階段我是使用傳統的隔水降溫法,讓麥汁泡泡冷水澡,但100度的麥汁實在太猛了,只花了10分鐘就把我準備的冰塊全部擊潰,也才降到35-40度,還好現在是冬天,只好持續灌以冷水,最後再放入冰箱5分鐘,才達成30分鐘內降到21度的要求。

洗冷水澡囉!
洗冷水澡囉!

專業的玩家多半使用銅管製的冷卻器,很像以前電腦玩水冷的裝置,據說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降溫,等改天有空時也去五金行搞一個來試看看。

靜置冷卻後,雜質都沉下去,看起來酒色是很深的琥珀色。
靜置冷卻後,雜質都沉下去,看起來酒色是很深的琥珀色。
使用有濾網的漏斗將麥汁倒入發酵瓶中。
使用有濾網的漏斗將麥汁倒入發酵瓶中。

之後就要將麥汁倒入發酵瓶裏進行發酵,我用的漏斗也有附濾網,可以進一步的過濾,但第一次做的時後過濾的不確實,所以在這個階段還有很多雜質沉澱,倒到瓶裏時花了很大的功夫。

加入酵母搖動瓶身,讓麥汁與空氣充份混合之後就可以蓋起來靜待發酵,忙了好幾個小時候,總算接近完成了,但第一次時看著瓶內那混濁的麥汁,心裏非常的納悶,因為這整瓶看起來都是雜質,一點也不像可以喝的東西啊!所幸隨著靜置的時間愈來愈長,雜質會漸漸沉澱到底部,上面總算漸漸出現清澈的麥汁,而且顏色還蠻像啤酒的呢!

第一階段大功告成,接下來就慢慢等待發酵吧!但當時看到內部沉澱物好多時,還是有點擔心。
第一階段大功告成,接下來就慢慢等待發酵吧!但當時看到內部沉澱物好多時,還是有點擔心。

裝瓶約莫幾小時後就開始發酵了,一般都是起初二到三天會最劇烈,不知道是麥汁太多或是什麼其他因素,第一次做的時候發酵得很厲害,厲害到從管子裏排出來的不止是氣,還有泡沫和雜質等,整個瓶子裏簡直是亂七八糟,老實說看起來更不像是可以喝的東西。

隔天早上起床發現發酵大爆發,看起來真的不太像可以喝的東西啊!
隔天早上起床發現發酵大爆發,看起來真的不太像可以喝的東西啊!

待續…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