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走路…
因為很懶,所以喜歡走路,聽起來很矛盾,這麼解釋:在定點等公車很無聊、很浪費時間,因為懶得等,那就用走的吧…我的邏輯就是這樣,懂不懂就看各人造化。
每天大家都是搭車上班、搭車下班,在兩個固定的點之間來回,就像打電動跳關一樣,過程全都直接跳過,很可惜,用走的,才能在兩個一成不變的空間中,找出一些變化的可能。
所以我喜歡走路,看看這個城市,看看那些平常可能沒有機會接觸到的環境,喜歡鑽小巷,走那些只有住在那個巷子裏的人才會走的路,體會那種明明都是台北市,可是卻又很陌生的感覺。
大學時走路到輔大、在Sony時幾乎每天走路回家、也曾經走路到淡水,現在偶爾也會從南港漫步回家。
小喬和我一樣,激烈的、需要反應快的、需要敏捷度高的運動,統統不在行,唯獨靠耐力的還算可以,路跑幾次都還算輕鬆完成,理論上,走路也不成問題。
對愛走路的人來說,走路環島也許是最後終要挑戰的目標,很想帶小喬一起,對生長在都市的小孩來說,不靠任何交通工具,實際用走的去深刻體驗那些在都市中看不到的景色、接觸不一樣的人,應該會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但算了算大概快的話要40天、輕鬆一點也要50多天,只能退而求其次,實際一點,從近的開始。
一般人徒步環島大概一天走25-35公里,考慮小喬才8歲,一天20公里應該是個不會太難,又有點挑戰性的距離,因此,5天100公里的計劃就這樣開始了。
計劃從高鐵新竹站北上,花五天的時間走一百公里回家,距離不算短,日子也不算長,往家的方向走,比較有感情。
除了希望他能體驗稍微不同的生活,增廣視野外,也希望能在小孩長大的過程中,留下一些彼此共同的深刻回憶,五天的時間,只有我們父子兩人,還沒出發,我就已經知道我會珍惜一輩子,只是我沒有預期到,這趟旅途得到的,遠比我想像的要多更多更多。
關於路線
實際規劃行程後,發現最困難的就是尋找距離與住宿的平衡點,思考每天能走的距離是多少,然後,最好那個距離的終點剛好也有住宿的地方,不然就是要調來調去,今天多走一點,明天少走一點,總不能在馬路邊睡覺吧?
原本理想的計劃是8天從台中北上,但為了要調整出適合的每天行走距離和住宿點,日程可能會拉到12-14天,有些日子要走個30公里,有幾段還要爬坡,以第一次來說可能風險太高,所以才改為從新竹北上。
距離短,住的問題就好解決,其他環島的人有時候會因為人湮稀少而借宿學校、公園、警局,但我們這次都走在人口最密集的西岸,又是在北部,所以沒有這種問題,全部都住飯店,白天已經夠辛苦了,晚上當然要睡好一點。
從新竹走回來要快的話其實只有約65公里左右,但為了湊足100公里這個漂亮數字,還有刻意經過特別的景點,每天都有繞一下路,出發前的規劃大概是這樣:
- 高鐵新竹站 – 龍潭鄉:約20 km。
- 龍潭鄉 – 大溪:約21.5 km,途經大溪老街。
- 大溪 – 桃園市:約19.6 km,經中壢市,預計參觀剛開幕不久的祥儀機器人夢工廠和可口可樂世界。
- 桃園市 – 板橋:約20.5 km,經鶯歌老街,預計參觀鶯歌陶瓷博物館和充滿古味的山佳火車站。
- 板橋 – 返家:約19 km,經輔大。
所有的路線都先在Google Maps繪製好地圖,並標示好沿途的便利商店、餐廳、補給點、警察局等可能會利用到的地點,再下載到手機裏以便離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