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

1956年爺爺奶奶到台東女中教書,舉家自台南遷往台東,學校安排一家人入住位於女中對面,現址台東市民權里四維路一段659號的宿舍(點選此處看Google街景),奶奶在女中擔任訓導主任,爺爺則兼任導師,為了多賺些錢來養活一家八口,在缺乏師資的台東,偶爾還可以到台東中學和台東商業職業學校兼課教國文,全家人在這兒渡過了十年的歲月,直到1965年北上至台北定居。

全家人在台東民權里舊宅前合影,約攝於1957年

台東民權里的這一批日式宿舍群建於昭和15年(1940),當初為了安置新設立的台東廳立台東高等女學校(台東女中前身)的教職員而興建,一共有27棟,如今多數都已無人居住,全區已被台東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保留該區並計劃逐棟重建。

臺東廳臺東高等女學校敷地建物配置圖:可看出在成立初期已於現址規劃校長宿舍,在經費規劃的檔案中亦可看到計劃於接下來數年內分批興建宿舍。「臺東廳一般經費(指令第八七三七號)」(1940年06月01日),<昭和十五年永久保存第二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901001。

我在1998年和老爹回台東時曾去看過該屋,拍了些照片留念,依當時屋內遺留物件判斷,該屋已經約10年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屋況很差,院子裏雜草叢生,也堆了不少廢棄物,屋內還留了許多前屋主的雜物,現在想想當時沒尋個寶真是有點可惜。

在台東民權里舊宅前留影,攝於1998年

2007年全家回台東玩的時候該屋已經全部拆除,僅存圍牆與爺爺種的兩棵樟樹,奶奶當時只能隔著牆回憶往昔(點選此處看Google街景)。

台東民權里舊宅已拆除,只留下圍牆與老樟樹,攝於2007年

在虛擬世界中重建

這幾年VR開始流行,前一陣子在用SketchUp畫3D時,突然發現原來現在已經有一些軟體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將SketchUp模型轉進VR環境,就可以使用VR設備進入模型中,由於玉婷一直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幫小喬舉行畫展,當時突發奇想,打算在虛擬實境中辦個「畫展」看看,於是一步一步地開始畫出了一個虛擬的美術館,把小喬的作品放到裏頭展示,再用VR設備進去參觀,感受一下氣氛,請點選此處參考小喬的虛擬畫展

小喬的虛擬畫展

個人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VR應用,全部所需要的技術並不困難,只需要一些邏輯與規劃概念即可,透過這段影片希望能引起美術班的小朋友們的興趣,之後可以與老師討論看看如何利用這個軟體來做些有創意的事情,也希望學校能夠稍微投資一下設備與資源,能夠應用新科技在教學上。

該專案完成後,已經畫上癮而停不下來,只能繼續尋找下一個創作,此時,「讓老爹重回舊宅」的念頭就湧上來了!

由於台東舊宅已經拆了,在現實生活中重建應該是不太可能(除非我中了樂透…很多次),但如果能在虛擬世界中重建,讓老爹與親友透過新科技重遊舊地,實在是很有意義的科技運用模式。

重建第一步就是要有正確的格局,最簡單的自然就是去現場測量,但老爹那棟房子十年前已經拆了,雖然老爹說隔壁的宿舍格局是一樣的,但多年來已經做了許多變動,也不知道內部到底還有沒有參考價值,去年台東縣府重建完成的四維路一段671號(點選此處看Google Map),內部格局亦不相同,因此僅能參考,不能做為完全的依據。

對照1998年現場拍的照片,發現光要靠這幾張照片和姑姑、叔叔、老爹等家人的記憶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有正確的平面圖才能開始,1998年第一次造訪台東舊宅返回台北後,曾用當時流行的3D Home Architect繪製出簡單的平面及3D圖,但當時未有任何考證,僅憑模糊的記憶與照片為本而成,畫完後也沒打算做什麼,就這樣擱在一旁,數年後曾一度想要使用SketchUp重新繪製,但圖面已不齊全,當初的檔案早已沒有軟體可開啟,所幸3D Home Architect公司仍然持續存在,上了它們的論壇求救,果然尋到高手幫我用十幾年前的舊軟體開啟檔案轉存新檔,才將檔案內容救了回來。

1998年繪製的3D Home Architect檔案,完全未經考證的格局,但仍有些蛛絲馬跡可供參考

看了救回來的檔案,只有些許片段資訊有利用價值,對於完全解決平面圖的問題並沒有太大幫助,因此只能繼續找資料,日治時期其實有蠻多的資料可以比對,我手邊主要的資料來源包括:

日治時代政府相關資料許多都來自於台灣總督府檔案、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等處(點選此處),在已公開的網路資料庫中可找到蠻多日治時期各地建物的平面圖和詳細工事圖,我的重點起先僅放在台東地區,過程中找到蠻多珍貴且有趣的歷史資料,當初台東女中設立的計劃書、校舍建地圖、甚至還有首任校長高橋安世的到任書等,原本一度覺得有希望從中找到該宿舍的原始平面圖,但後來並未如願,據說可能原因之一是由於1945年的台北空襲,總督府遭轟炸起火,導致諸多存放在內的昭和時期檔案燒毀,但當初到底有沒有原始平面圖或建圖存在也頗有疑問。

引用資訊:「高橋安世(任臺灣總督府高女校長;臺東)」(1940年04月01日),《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103004X001。

此外,國內各相關系所亦有許多論文涉及日治時期的建築研究,也是研究時期很重要的資料來源,從建築的規範制定、歷史沿革、保存修復,到用料規格、拆除再利用都有人研究,綜合研究其中的相關資料亦解答了許多家人的疑問。但因為非本科系出身,論文部份內容較為艱深難懂,自己想破頭還不如直接詢問專家,這時身邊的友人就派上用場,致力於文化歷史建物保存的文化恐怖份子洪致文就一直被我騷擾,也經由他介紹了其他專家諮詢,特別感謝洪大哥的協助。

台灣各地有蠻多日式建築已進行或即將進行修復,因此各地文化局都有蠻豐富的研究資料報告,多數亦都公開在網路上供民眾直接下載,例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的《臺北市市定古蹟齊東街日式宿舍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臺中市文化資產處《歷史建築林之助畫室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歷史建築-中壢國小日式宿舍調查研究》、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市市定古蹟原嘉義農林學校校長官舍調查研究》等諸多相關報告,撰文方式及內容與論文相較之下簡單許多,讀起來淺顯易懂,從中取得的不僅是文字資訊,由於報告多為實際修復過程研究記錄,亦有蠻多參考圖樣可供我推敲鑽研。

在重建過程中亦曾洽詢台東縣政府尋求協助,非常感謝台東文化局很熱心地提供了一些寶貴的資料,由於文化局已有實際修復民權里其他日式宿舍之實務經驗,所獲得的資料有直接的幫助,透過資料確認了不少細節,用來與家人回憶對照非常有助益。且經由文化局的研究資料,得知現存於寶桑路404巷4號及28號的日式宿舍格局應屬雷同,雖然內部已有不少後期改建,但兩相對照仍可推測出原始狀況,尤其研究報告中許多珍貴的圖片亦非常有參考價值。

我也曾與實際負責修復該建物的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AMASS DESIGN GROUP聯繫,與之請教量測的專業意見,也非常感謝對方不吝指教。

其他

尋找資料的過程需要發揮想像力及運用創意、聯想力來善用各個管道的資訊,例如民權里已重建完成的671號雖然內格局不同,但由於曾經在裏頭辦過展覽,展覽單位特別將內部拍攝了360度環景照上傳到Google去,因此可以透過Google很方便的進入其中觀看結構細節,對於研究內部構造頗有幫助(點選此處看Google Map)。

此外,台北市著名的青田七六也有內部環景照可供參考,偶爾在繪製細節時可以直接上網觀察,幫我釐清了許多自己鑽研不通之處。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