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喬的父子百里行初衷是以徒步環島為目標,本來應該從他八歲開始每年暑期進行,但卻總是因為一些意外而變成兩年一次,目標也從環島縮減為西岸主要城市就算及格,前年已經完成台中以北,今年原本計劃在若喬升國中前最後一個暑假一鼓作氣,花個十天從台中一路走到高雄,為轉變成青少年前的小學生涯畫下個句點。
大約是四月初開始計劃路線,用Google Maps看看該如何行走、何處休息、終點過夜等安排都需要事先考量清楚,但過程中,總是在旁邊聽著我們討論的翔翔愈來愈表現出他也想加入的感覺,翔今年才六歲,比喬第一次走的時候還小了兩歲,我壓根沒想過要在今年就帶翔翔走出第一步,但偶爾略帶玩笑的意味問他想不想跟我們去時,若翔總是很自然的用力點頭,幾次之後我才發現:「翔是真的想去!」
和小喬的父子百里行初衷是以徒步環島為目標,本來應該從他八歲開始每年暑期進行,但卻總是因為一些意外而變成兩年一次,目標也從環島縮減為西岸主要城市就算及格,前年已經完成台中以北,今年原本計劃在若喬升國中前最後一個暑假一鼓作氣,花個十天從台中一路走到高雄,為轉變成青少年前的小學生涯畫下個句點。
大約是四月初開始計劃路線,用Google Maps看看該如何行走、何處休息、終點過夜等安排都需要事先考量清楚,但過程中,總是在旁邊聽著我們討論的翔翔愈來愈表現出他也想加入的感覺,翔今年才六歲,比喬第一次走的時候還小了兩歲,我壓根沒想過要在今年就帶翔翔走出第一步,但偶爾略帶玩笑的意味問他想不想跟我們去時,若翔總是很自然的用力點頭,幾次之後我才發現:「翔是真的想去!」

其實我並不該覺得意外,翔翔平時就是完全崇拜大哥,大哥說什麼,他就在旁邊模仿,大哥做什麼,他就想要跟著一起,大概是每次走路回來,我們都會看著照片影片跟家人講述途中的趣事與體驗,偶爾問起他關於加入我們的旅行時,翔就說不下十次:「我說想要走和大哥上次走的一樣的路、玩一樣的事情。」
把翔納入了之後計劃就必需改變,因為弟弟的加入,因此每天能走多少就變得很重要,為了找出合理的走路距離,我把前幾次走路的時間和距離資料拿出來比對,想看看該怎麼安排才能兼具挑戰性與實際,結果意外發現隨著小喬年紀愈大,我們走路旅行的平均時速反而愈來愈慢,喬8歲第一次走一小時平均可走3.6公里,2016年那次竟然變成只剩2公里多?為什麼呢?我後來推測因為之前小喬還小,只能聽爸爸的話不停的趕路,大了以後有自己的主見,走在路上看東看西,玩這個玩那個,反而拖慢了速度。

不管怎麼說,第一次走就一鼓腦地從台中走到高雄200公里的距離是不可能了,但原則上還是以交通方便、補給充裕的西岸為主,安全第一,台中到嘉義、台北到宜蘭、嘉義到高雄,甚至再走一次新竹到台北的路段都曾在規劃之中。
但旅行的路線,甚至目的地都要有有其意義,不然會失去走下去的動力,因此幾經思考之後,路線就改變為經過風光怡人的花東縱谷,從花蓮一路走到台東,以老爹的台東老家作為終點,看看原址以完成我這兩年的研究,也是另一種返鄉之旅。這次的路線安排如下:
第一天一大早搭火車到玉里,整裝後直接出發,終點是富里,路上的景點是玉里的板塊交接處,全程約18公里
第二天:進入台東,終點是池上伯朗大道旁的民宿,全程17公里
第三天:今日景點包括伯朗大到和關山的舊站長宿舍,以鹿野附近的民宿為終點,全程19公里
第四天:這天的重頭戲是看熱氣球,清晨和傍晚都有,但徒步旅行的話清晨是趕不及了,因此預計正常時間出發,三點前趕路到飯店,再搭接駁車去鹿野高台看熱氣球,因為要看熱氣球,這天只規劃走12公里
第五天:從鹿野一路走入台東市結束本次旅行,全程22公里
全部預計是88公里,但依過往經驗,Google Maps推測的距離和實際上路後用運動App測出來的距離大概都有5-10公里的差距。

路線規劃好之後,還是帶弟弟走了兩次短程試看看他的能耐,一次10公里,一次18公里都輕鬆完成,天氣陰涼或許是原因之一,但翔出乎意料的似乎比當初小喬還耐走些,走是一定可以走的,只是第一次就走在豔陽高照、補給較少的花東,讓我還是有點擔心,玉婷也時時叮嚀我翔愛逞強的個性,叫我要多注意他,不要太勉強,所以出發前幾個月我和喬一有機會提醒翔翔:「走路一定要做到多喝水、累了要說、要擦防曬、要多補充體力、要戴眼鏡、要戴帽子!」
這幾個重點做到,剩下的就是路上隨機應變,然後自由自在的享受步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