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德蕾莎姆姆即將列聖品的消息傳來,姜樂義弟兄Matthew Chiang便著手搜集有關德蕾莎姆姆的各種出版品,此時我突然想起,有一本關於德蕾莎姆姆的傳記,中文譯稿已在我的電腦裡靜靜地躺了廿多年了。趕忙找出檔案,感謝天主,經過多次的電腦更新,文書處理的程式也多次換新,這一組檔案依舊完好可讀。
當我告訴姜弟兄時,他喜出望外,立刻要我傳給他,並積極接洽出版社,希望在姆姆列聖品之前出版。
這本書的原名為Such a vision of the street, Mother Teresa—the Spirit and the Work,我們將它譯為《街角的美景──德蕾莎姆姆的精神與工作》。它的中譯稿為什麼會在我的電腦裡躺了廿多年呢?這就要提到已故去十五年的成道學弟兄了。
成道學,熟識的朋友都稱他老道,他生前最最景仰德蕾莎姆姆,事事以她為典範,也搜集與德蕾莎姆姆有關的書籍。這是其中的一本。
記得是在1993年左右,老道聽說德蕾莎姆姆將應靜宜大學之邀,於1994年再次訪華(姆姆曾在1985 年初次親臨台灣,並在中山堂演講,掀起了「愛的旋風」),就起意將此書中譯本做為姆姆再度來訪的紀念。因時間急迫,全書又有將近500頁之多,於是找了尤淑雅姊妹及她任編譯工作的朋友分頭翻譯。但就在全書譯畢、即將付梓之時,又傳出姆姆取消來訪的消息,於是老道又緊急將書抽回,希望待修訂得更完美時再出版。
但是,腦子裡總是不停打轉的老道,又開始忙著其他的各種工作計劃,此書的修訂又擱到一邊了。有時我會問他:花了那麼多時間找人譯,卻不把書完成,多可惜啊!有時我也主動表示我可以做整理譯稿的工作;但老道都只默默聽著,不置可否。我也因為自己有許多事要忙,就這樣漸漸把這本書淡忘了。
2016年,由於姆姆將於9月4日列聖品,讓這本書的中譯又重見天日。由於當初的譯者有多人,加上大多不是天主教徒,缺失之處在所難免。雖然因為書的頁數太多,各出版社都有些卻步。但此時我下了決心,不論此書日後是否有機會出版,還是願把這書的中譯全部整理校對一遍,盡我的能力讓此書譯文的缺失減到最少。

時間過得很快,而我的進度很慢,去年(2018年5月)終於完成了這本近四十萬字的中譯本的校訂工作,又經過一年,中文版也終於在今年4月出版,距姆姆列聖品已將近3年了。但願本書能讓更多人了解德蕾莎姆姆的仁愛精神與行事為 人,以她為師。
本書出版於1986年,作者艾琳‧依根(Eileen Egen)已於2000年去世。她曾在明愛會的前身機構天主教福利會服務,認識德蕾莎姆姆後,兩人成為好友。她多次陪伴姆姆到各地訪問。本書完成於德蕾莎姆姆1997年9月5日去世前,對於姆姆早年的生活、成立修會的經過、修會的精神等等,都記述得十分詳細。非常值得一讀。
完成此書中譯本的整理校對後,覺得為老道完成了廿多年前開始的這個工作。我仿佛看到老道在天上默默微笑,依然未置可否。(《天主教周報540期》)
《街角的美景》催生者成道學弟兄簡要年表

- 1927秋 出生於山東濟南
- 1946 畢業於濟南師範
- 1949 由青島輾轉來台。在樂仁診所打雜、任鋁廠工友,後任教於高雄獅甲國校
- 1951-1957 在砲兵學校服兵役/高市二中幹事/台北成功中學幹事
- 1957-1961 就讀於成功大學數學系。與同學共同發起印製母親節叮嚀 卡
- 1961-1965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助理/輔仁大學經濟系助教
- 1965-1971 赴歐就讀於慕尼黑大學;與成大同班同學Agnes Chang張銑結婚、生女兒成亞
- 1971-1976 回台,在斗六正心中學任教務主任及訓導主任
- 1976-1978 花蓮海星中學教導主任
- 1978-1981 兩度赴泰棉難民營服務,各半年;後又赴泰北難民村數次為華人服務,因而產生明愛會的泰北文教組
- 1981-1985 回斗六正心中學任舍監。開始研究並推動垃圾分類
- 1985起 在社發會(今明愛會)服務,負責四旬期愛德運動,並提倡惜福運動(垃圾分類),及發起為非洲種樹、送舊衣到菲律賓、送米到北韓、送禮物到蒙古等仁愛工作。與區紀復等共同創立鹽寮淨土
- 1992迄今 多次返鄉,辦啟智班、敬老院等。台灣921大地震後,推動「逗腳手」的重建工作,後又為現代社會的環保及杜絕浪費而開始「水修行」的推動教育等
- 2003 返鄉服務時,於11月5日上午在河北石家莊附近因車禍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