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新聞不能只是一知半解,聯合報這篇 NBA/想送保羅到尼克 火箭卻踢到鐵板 翻譯外電犯了一個很小,但是很明顯的錯誤:
「尼克據傳最有興趣的球星原本是勇士隊球星杜蘭特(Kevin Durant),雙方幾乎談妥,只差最後簽約,但杜蘭特總冠軍賽傷到阿基里斯腱,改變尼克布局….」
記者參考Yahoo Sports的報導(Knicks reportedly turn down Rockets’ trade offer for Chris Paul),其中原文用詞說到 Durant去紐約是 “was all but a done deal”,或許記者誤解這是指雙方「只差最後簽約」的意思,但 a done deal 並不是如字面上的意思指完成交易,而是比較廣義的說明一件無可避免、發生機率很高的事件而已。
就算誤解這個英文的意思,但記者如果有一點運動專業知識,就該知道自己加油添醋的內容是多麼不合邏輯,因為NBA嚴格禁止球隊、經紀人與仍有合約在身的球員接觸,更遑論洽談合約,因此像這種Durant仍身為勇士隊一員、在成為自由球員前、在球季進行中就與其他球隊談妥下一季的合約,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一但被聯盟發現,後果絕對是非常嚴重的處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