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於《Prestige Taiwan品雜誌》專欄2020年6月,點選此處
我喜歡走路。
平常上班下班,一般人都是選擇開車或任何耗費最短時間的方式,直奔目的地,下班之後再以最短的時間趕回住處,就這樣,每天我們的生活就只有在兩個固定的點之間來回,就像打電動跳關一樣,過程全都直接跳過,很可惜,用走的,才能在兩個一成不變的空間中,找出一些變化的可能。
透過雙腳細看這個城市,深入那些平常可能沒有機會接觸到的環境,偶爾走走大路,看看那些車水馬龍的都會風情,但特別喜歡鑽小巷,走那些只有住在那個巷子裏的人才會走的路,體會那種明明都是自己熟悉的城市,但在許多角落,卻有著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帶著孩子一同用走路的方式去旅行,不靠任何交通工具,讓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實際用走的去深刻體驗那些在都市中看不到的景色、接觸不一樣的人,更是與孩子親近的絕佳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難能可貴;徒步旅行在台灣最直接的自然就是環島,然而一趟環島下來大概需要30-50天,考量孩子的年紀和工作請假的現實問題,退而求其次,來一趟幾天的徒步旅行也好, 分幾年慢慢走也是環島,於是乎,親子百里行的計劃就這樣開始了。
幾年前我在老大滿8歲的暑假,帶著他從新竹北上花了五天走了一百公里回家,距離不算短,日子也不算長,往家的方向走,比較有感情,兩人都是第一次頂著豔陽走在路上幾天,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鮮。隔年暑假,接續上次的起點新竹往台中走,六天約150公里,路途較長、天氣炎熱,但箇中滋味更是深刻;幾次之後,老大13歲那年,年僅6歲的弟弟也因為崇拜哥哥而提前加入,父子三人一樣在暑假從花蓮走到台東老家,兄弟感情爆增;今年儘管疫情肆虐,戶外徒步旅行相對風險較低,更是首次帶著8歲的雙胞胎兄妹一起體驗徒步旅行的樂趣。
很多人問我這樣的旅行到底樂趣在哪裡?其實道理很簡單,仔細去想,旅行記憶中回味最多的從來不會是每個人都看得到的風景,而是旅行中與同行者的點點滴滴所堆砌出來的體驗,當花上一連數天和孩子一起徒步旅行,不需要為了吃什麼人氣名店而繞道,不需要為了知名景點的營業時間匆忙趕路,一同慢慢地走過人潮洶湧的市區,走過杳無人煙的鄉間小道,我們有用不完的時間閒聊談話,這種沒有外界羈絆的自由感、只有彼此互相依靠的親密關係,是親子徒步旅遊最令人著迷、也最令人難忘的體會。
不論是豔陽或下雨,徒步旅行最迷人之處就在於那帶著一點點刺激的冒險感覺。
離開了都市到了鄉間, 單純的孩子們永遠可以在路上每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落,找到讓自己開心的方法、看到值得回來分享的人事物。
過去這幾年走下來,一路上我們曾經一起感受過那種發現只有在地人才會去的私密小徑的驚喜、用盡心思閃避鄉間野狗大軍後的竊喜、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鄉間幾在樹下躲午後雷陣雨、累了隨處坐下休息的自在,明明已經精疲力盡了還要氣喘吁吁地爬過山頭後的舒暢、驚險萬分地奔過只容汽車通行的跨河大橋後的輕鬆,偶爾還有陌生人加油打氣、甚至刻意開車回頭送來冰涼飲料,帶來那股濃濃的台灣人情味,這些我們一起經歷過的獨特的體驗或許看來微不足道,但卻都是深植彼此心頭的深刻回憶。

不受交通工具與路況的牽絆,靠著雙腳感受全然的旅行自由。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成就感,親子關係也需要去培養,透過徒步旅行,孩子可以理解靠著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就可以完成一件好像很遙遠、很困難的事情,而在路上和父母的深度相處,彼此協助並互相學習,父母能藉此機會學習與他們相處的方式,發現更多或許以前不知道的個性與能力,在面對問題時幫助孩子明瞭處境並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
放下手邊的瑣事,帶著孩子來一場徒步旅行吧!這趟旅程所得到的絕對比想像中還要多更多,只要孩子們還願意,我想我會陪他們一直走到我不能走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