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於《Prestige Taiwan品雜誌》專欄2020年9月,點選此處
美國是職業運動發展最為完善的國家,幾個主要的職業運動如NBA、MLB、NFL、NHL或MLS,除了尚屬幼齒的MLS只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之外,其餘幾乎都有破百或近百年的歷史,經年累月下來所累積的豐富成果除了運動本身的成績之外,其中很有趣的一點就是各種運動不同的文化與傳統。
美國是職業運動發展最為完善的國家,幾個主要的職業運動如NBA、MLB、NFL、NHL或MLS,除了尚屬幼齒的MLS只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之外,其餘幾乎都有破百或近百年的歷史,經年累月下來所累積的豐富成果除了運動本身的成績之外,其中很有趣的一點就是各種運動不同的文化與傳統。
今天要講的就是:「為什麼大聯盟的總教練也要穿球衣?」
常看職業運動的朋友應該都會注意到,NBA或NHL的教練總是穿著剪裁合身、名師設計的西裝,踩著擦得雪亮的皮鞋,在場邊抱胸握拳走來走去,俐落地指揮調度,而NFL美式足球的總教練則是穿著球隊主視覺或主色的帽T,腳踩球鞋,戴著麥克風與場上密切保持聯繫,而反觀當今世界上水準最高的棒球聯盟MLB,總教練卻是穿著跟球員一樣的球衣制服,看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傢伙,滿頭蒼蒼白髮頂著大大的啤酒肚,身材發福走樣但還是與年輕小伙子一樣穿著展現身體曲線的貼身球衣,這不應該是OB表演賽才該出現的光景嗎?
每次講到這兒,我腦裡子浮現的常常都是當年紅襪王牌Pedro Martinez把搖搖晃晃衝上場的洋基老教練Don Zimmer摔到地上的畫面。
有些人說,教練穿著西裝除了有助於建立教練的專業感與信任感,職業籃球和曲棍球可以穿西裝的原因之一或許是都是在室內有空調的環境進行,西裝應該頗為舒適,照此邏輯,在戶外頂著午後陽光打棒球時,要求教練穿著三件式正式西裝也是有點強人所難,但走樣的身材放到棒球球衣裏頭,就會比穿著籃球衣、甚至曲棍球衣好些嗎?
其實大聯盟教練穿球衣可是百年來的特殊傳統逐漸演變而成,首先要理解的是,大聯盟跟其他職業運動不太一樣,雖然說中文都稱為教練,但棒球裏頭「總教練」的英文並不是Head Coach而是Manager(經理),早年在19世紀末期,職業棒球逐漸成形之時,當時球隊有一種行政人員主要工作是協助安排球隊一般事務、薪資管理、行程安排等庶務,這種人的職稱就是「經理」(Manager),一般來說並不被視為球隊的一員,因此也就跟一般上班族一樣穿著普通的衣服,而當時所謂的「教練」則是實際負責陣容安排和場上調度等球場事務的人,早期這些教練多半都是由球員兼任,當時稱為 「 隊長」(Captain),這些人既然其實就是身為一位專業球員,穿球衣也是很合理的。
至於為什麼總教練的英文不是Head Coach而是Manager,和我們中華職棒裏,球隊的總經理稱為領隊,也是文化逐漸演變的結果,但那又是另外一篇文章可以好好討論的,本篇僅談談總教練穿球衣的事情就好了。
隨著時代的演變,職業棒球也逐漸跟著進化,各項工作分工細緻、球員兼教練的負面影響,導致開始出現專職場上調度、符合現代定義的「教練」,而球員兼教練的現象也隨之逐漸消失,到了現代棒球的世代更為少見,事實上過去半個世紀也僅僅只有四位球員兼教練(Frank Robinson 1975-76 克利夫蘭印地安人隊、Joe Torre 1977 紐約大都會隊、Don Kessinger 1979 芝加哥白襪隊、Pete Rose 1984-86 辛辛那提紅人隊),最後一位是80年代充滿爭議的Pete Rose,Rose這位大聯盟史上最多生涯安打紀錄保持人在球員生涯最後兩年兼任辛辛那提紅人隊的總教練,但隨著他於1986年以球員身分退休專任總教練後,至今近四十年中再也沒有球員兼教練的現象出現。
至於後來教練為什麼會在卸下球衣身分後持續穿著球衣呢?其實也不盡然,美國早期男人出門似乎就是除了穿西裝亦別無選擇的年代,也有少數一些教練在球員席上穿著西裝,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史上最多勝場的費城運動家隊名人堂教練Connie Mack和布魯克林道奇隊的Burt Shotton,但除了他們兩人之外,從1950年到現在,正式比賽中所有的棒球教練都是穿著與球員一樣的球衣。
雖然教練是坐在休息區中,不用像球員一樣滑壘衝刺,但也有些教練不只是穿跟球員一樣的球衣,執掌亞特蘭大勇士隊兵符二十多年的名人堂教練Bobby Cox甚至連釘鞋都穿整場,他說他這樣才能放心的向裁判踢土,尤其是雨後場地泥濘之時,球鞋或釘鞋的確比閃亮亮的皮鞋好多了,-而一輩子執教時都穿西裝皮鞋的Connie Mack在進行調度時幾乎不曾步入場內,更遑論踏上投手丘,以免弄髒他的鞋子。

我們來看看大聯盟的官方規則中關於制服的規定:
3.03 Player Uniforms
All players on a team shall wear uniforms identical in color, trim and style, and all players’ uniforms shall include minimal six-inch numbers on their backs.
和中華職棒規則一樣, 同一球隊所有球員應穿著同一顏色、樣式及型態之制服,制服後方須有不小於6吋之號碼。但這段只有提到球員,沒有提到教練(要記得,這篇講的教練的英文是Manager)。
4.07 Security
No person shall be allowed on the playing field during a game except players and coaches in uniform, managers, news photographers authorized by the home team, umpires, officers of the law in uniform and watchmen or other employees of the home Club.
在有關安全的章節裡則是提及比賽中除了球員、穿著制服的教練、經理、獲得主場球隊授權的新聞攝影師、裁判、著制服的執法人員、保全或其他主場人員可進入場上。這邊有提到教練需要穿著制服才能到場上,但球隊的總教練(經理/Manager)卻沒有穿著的規範。
5.03 Base Coaches
Base coaches shall be limited to two in number and shall be in team uniform.
在談到Base Coach 壘指導員(跑壘教練)的時候則是有提到壘指導員需穿著球隊制服,但是一樣沒有提到總教練(Manager)的服儀規範。
Definitions of Terms
BENCH OR DUGOUT is the seating facilities reserved for players, substitutes and other team members in uniform when they are not actively engaged on the playing field.
在最後的名詞定義章節中,關於板凳或休息區的部分提到板凳或休息區是供球員、替補球員、其他穿著制服的球隊成員使用。
所以綜觀前述規章,嚴格說起來,總教練不是球員,所以球員衣服規範並不適用,但在比賽的時候,總教練當然一定是要和球員一起在板凳或休息區內,所以最後一項關於板凳和休息區的規定真要錙銖必較的話,似乎也可以解釋成總教練如果不穿制服的話,字面上看起來他就不能坐在休息區。
對此大聯盟官方亦曾表示,雖然規則裡並未明述有關教練的穿著,但教練與球員穿著同樣的制服已行之有年,普遍受到認同與肯定,此外並不多作解釋,僅要求教練的穿著和球員一樣有某種程度的控管,目前許多教練會在制服外面加上外套或帽T,只要裏頭仍然穿著球衣,這也是大聯盟目前所允許的,偏好此種穿著方式的印地安人隊總教練Terry Francona在2007年(時任紅襪隊總教練)某場比賽中還被要求檢查服儀引起當時廣泛討論,當時被戲稱為「T恤門事件」。
至於我們的中華職棒對於教練服裝的規定也並不多,多數也是承襲大聯盟的規定,其中關於誰要穿制服也是只有在第三章有如下的說法:
「同一球隊所有球員應穿著同一顏色、樣式及型態之制服,該制服後方須包括有最小6吋(15.2公分)之號碼。 」
同樣,這條規範也是僅規範球員,但亦未詳述總教練是否適用,所以說穿了在棒球之中,教練穿球衣這件事大家仍然持續這麼做,也只是這項運動中約定俗成的行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