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良設計仍然逍遙法外?

由於多數人對可用性並不甚了解,因此造成許多可用性的天敵仍然在網上暢行無阻,以下僅介紹幾項較為嚴重的「逃犯」:

1. 開啟新視窗

如前所述,一貫性是可用性的構成要件之一,但是有時候設計者會不自覺地忽略一貫性的重要,而使用了許多錯誤的設計,例如「開啟新視窗」就是一項破壞網站一貫性的設計,如果使用得當,該功能或多或少會有正面意義,可是目前網路上只能以「濫用」來形容,原因在於:

  • 有些人認為使用「開啟新視窗」可以讓使用者留在他們的網站裏,當使用者瀏覽完新視窗的內容,關閉它後就可以回到原來的視窗,但是事實上這是錯的,因為網頁原始的連結方式是在使用者按下某個連結時,一個新的頁面取代原有的畫面,而不是唰的一聲,螢幕上蹦出了一個新的視窗,使用者並沒有要求開一個新視窗,但是這個網站自作主張地幫他開了一個,這個動作感覺上是充滿了敵意,因為該網站企圖透過這個動作去控制使用者的螢幕,替使用者決定何時他該開啟新視窗。
  • 根據調查顯示,瀏覽器上的Back按鈕是使用者最常用的功能,僅次於超連結 ,因為有這個按鈕,使用者可以放心地去按網頁上所有的連結,因為他們知道即使他們被連結到不知那而去,只要按一下Back,使用者馬上就可以回到他所熟悉的領域,但是「開啟新視窗」卻破壞了使用者的唯一武器。(單就此點而論,網頁Redirect的功能更是邪惡,千萬不能使用!)
  • 由於「開啟新視窗」非常廣泛地使用於廣告宣傳方面,因此如同Banner Ad一般,任何自作主張開啟的新視窗已經被使用者認定是廣告類型,有百分之四十的使用者在新視窗的內容顯現以前就將該視窗關閉 ,因此並不建議網站使用開啟新視窗的功能來傳達重要訊息。

2. 非標準的圖型介面

現在有許多網頁喜歡用使用非標準的圖型介面,這指的是網站採用符號或圖片來代替按鈕上的文字說明,當使用者將滑鼠移到這些符號或圖片上,旁邊才出現解說的導覽方式,許多網站採用這種方式原因不外乎設計者覺得這樣子很酷,但是這種方式事實上是誤解了使用者圖形介面的真意,為什麼呢?試著想像如果我們開車在路上,遠遠地看到一個空白的路標,直到我們開過它旁邊時它才顯示是可以左轉的符號,如果所有的路標都是這種型式,那還有人敢開車上路嗎?

如果無法確定圖形是否能百分之百傳達正確的涵義,請回歸傳統,使用文字來表達意思。

當然這種圖形表現手法也不是完全禁用,但是使用時必須符合以下幾種前提:

  • 使用制式圖形:如錄影機的播放暫停圖示、或交通號誌等已標準化、普及化的圖案。
  • 使用圖片文字說明:在圖示的HTML裏加入ALT說明,讓使用者在讀取的過程中可約略得知該按鈕的功能。

不只是使用圖型方面,即使是文字也應該注意不要使用容易令人混淆的名詞,有時候模糊不清的文字說明比圖形還容易造成困擾。

3. Flash的濫用

Flash是目前最流行的網路動畫,許多公司去和客戶接洽時總是不忘強調:「我們的Flash是一流的!」但是,伴隨著一流的Flash而來的,通常是三流的可用性。

整個網站都是以Flash製作而成時,使用者沒有辦法將任何一頁加入書籤、沒有辦法使用瀏覽器上的Back功能(或下一頁功能)、沒有辦法得知那一頁已經去過(因為連結不會變色)、字體不能放大縮小、無法列印、搜尋功能簡陋、使用者不能自由地瀏覽而只能按照設計者的思考模式去瀏覽整個網站,而且最重要的是Flash的出現,造成網路上充斥著眾多非標準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使用者圖型介面),使用者每到一個Flash網站就要去重新學習如何使用該網站。

但是這種種的錯誤都因為Flash炫目的效果而被多數人疑忘,網站經營者忘了Flash和其他圖形一樣,旨在輔助使用者達成目標,而不是去取代真正的內容成為主角。

事實上不只Flash,任何未標準化的特效、多媒體、plugin都不應成為網站設計的主體,因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是要求網站要去遷就、配合使用者,而不是希望使用者改變自身的習慣來遷就某個網站,尤其當使用者還有其他選擇存在時。

4. Frame

許多使用Frames的網站多半都會提供使用者兩種選擇:Frames or Non-frames,但是一些研究顯示,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使用者會去選擇Frames,為什麼呢?簡單的回答:「不好用!」Frames的缺點可以分成幾點來說明:

  • 違反網路瀏覽的基本概念:根據網際網路創始人之一的Tim Berners-Lee對於網頁資料的定義:「一個網頁應該是獨立的資料單位,使用者可從一個單一的讀取動作輕鬆地透過單獨的網址來獲取資料。」(a single unit of information brought to a user by a single unit of navigation, easily retrievable by a single address),而使用Frame的話,這個單一的讀取動作被分解成一系列,單一網頁也不再是單一的,這就好比是將原本簡單的動作複雜化。
  • 無法正確顯示網址:其實有許多方法可以免費宣傳網站,其中之一就是透過朋友推薦,當使用者看到一個有趣的網站,他會把網址傳送給他的朋友,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因為Frame無法正確顯示網址,因而喪失了許多免費宣傳的機會。除此之外,「書籤」或是「我的最愛」是對使用者來說最個人化、最有效率的瀏覽方式,但是當使用者把一個使用Frame的網站中某一頁加入他的書籤後,下次他點選那個書籤時,會發現出現的頁面不是他上次看到的,因為Frames把該網頁真正的網址隱藏了起來。
  • 限制使用者的自由:有些網站喜歡使用隱藏式的Frame(就是把Frame的大小設為零,當使用者點下該網站提供的連結至其他網站後,瀏覽器網址顯示列仍然顯示原來的網址,如果使用者按下Reload,又會被帶回原網站之首頁),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讓使用者停留在該網站上,但是如此的設計卻限制了使用者的自由,而且忽略了最重要的前提:網站應該以內容來建立顧客忠誠度,而不是用種種手段來留住使用者,當使用者發現網站的資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自然而然地會反覆拜訪,如果網站沒有可用的資料,但卻一再玩弄手法讓使用者無法離開,使用只對於該網站一定會產生極為強烈的負面地印象。
  • 列印問題:瀏覽器仍無法正確列印出Frames的內容也是在使用Frames之前需要考量的,雖然瀏覽器發展至今,列印的問題已經解決不少,但是使用者仍然偶爾會印出不是他們想要的頁面,研究性質的網站應該極力避免此種情形發生。

5. 捲動頁面

在早期使用者因為不熟悉捲動頁面而常常忽略顯示頁面以外的資訊,但是發展至使用者已經直覺性地能夠知道頁面外仍可能會有重要的資訊,而且多數使用者喜歡使用捲動功能勝於跳頁,因此捲動的頁面已經不是個禁忌,但是在網站首頁仍然建議最好不要有任何超出頁面外的設計,因為我們希望使用者一到這個網站,就能看到該網站所有的選項,而不是在捲動了以後才突然發現原來底下還有別的選項。至於內頁上,單頁捲動的範圍仍然不應過大,因為在根據研究報告顯示,使用者在網頁上閱讀的速度比閱讀一般平面媒體要慢了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左右 ,所以基本上減少每一頁的閱讀量有助於使用者吸收資料。

Related Posts

3 thoughts on “那些不良設計仍然逍遙法外?

  1. 請問..您可以解釋為什麼網站上的文字一定要使用12pt(應該是12pt)這種小字體嗎?而且透過css定義,並沒有辦法使用瀏覽器來達到放大縮小的動作,我一直只能將他解釋為精緻,可是仍不知真正的原因為何?

  2. 老實說, 並沒有為什麼, 而且說實在的這個字體對有些人來說是小了點, 尤其是在解析度較高的螢幕上…其實我在改版時本來是有把字放大一點點, 但是有些人嫌大字不好看, 加上我自己也習慣了12pt的小字, 所以後來就以 “精緻” 為由改了回來囉….

    並沒什麼特別理由, 不過蠻多網站都是採用12pt的字體, 所以跟大家的腳步走應該是不會差太多的, 當然大字有助於閱讀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